發(fā)布時間:2020-05-08 瀏覽量:1991
今年因為疫情,整個體育行業(yè)被折磨的黯淡無光,盡管如此,在疫情開始的初期,依舊有一位出色的中國體育人,用一場酣暢淋漓、振奮人心的勝利,為我們中國體育大大地爭了一口氣!
她,就是綜合格斗運動員、UFC衛(wèi)冕冠軍——張偉麗!
更難能可貴的是,張偉麗除了格斗體系中有傳統(tǒng)武術的背景外,其背后的體能團隊,也有著豐富的“國產(chǎn)”背景,甚至說其體能訓練中有一部分精華就是受到了傳統(tǒng)武術訓練的啟發(fā)——那就是筋膜訓練!
提到筋膜訓練,就不得不提到她的筋膜訓練師,謝翀。
Hyperarch Fascia筋膜訓練創(chuàng)始人謝翀(右一)
謝翀現(xiàn)居住在美國紐約,是Hyperarch Fascia筋膜訓練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始人。盡管謝翀是隨著張偉麗的成功才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但其實他早在2013年就公開發(fā)表了他多年來對筋膜、足踝、還有臀部肌肉激活的研究成果,并著成“Secret of Athleticism”一書公之于眾。
同時(應該是)謝翀還創(chuàng)辦了同名網(wǎng)站https://www.secret-of-athleticism.com/推廣其理論,并通過網(wǎng)站接受有償?shù)木€上或私下一對一的訓練服務。另外,他還創(chuàng)建了以個人名字命名的Youtube頻道,以視頻的形式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筋膜學界研究筋膜訓練的大咖Robert Schleip等人關于筋膜訓練的著作《筋膜健身》發(fā)表于2014年,比謝翀公開發(fā)表自己的成果的時間還要晚了一年。當然,在這里也并不是要比較兩者或是東西方的筋膜研究成果孰優(yōu)孰劣,只是想說明,謝翀老師的視野還是非常地有前瞻性的。
01
增強式訓練?
Law
讓我們來看看張偉麗是怎么進行Hyperarch的筋膜訓練的
熟悉籃球訓練或者田徑訓練的朋友應該會注意到,張偉麗做的這一訓練與我們常見的“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非常像,鑒于該視頻提供的信息較少,并不能完全確定該訓練的原則完全與增強式訓練一致,但我們可以看到其中提到的一些要素和表現(xiàn)形式跟我們常見的增強式訓練是非常相似的。
為什么謝翀的筋膜訓練叫筋膜訓練而不叫我們以前就熟知的名字“增強式訓練”呢?或者說“增強式訓練”與筋膜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增強式訓練”(筋膜訓練)又是如何提高運動表現(xiàn)的呢?
增強式訓練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被前蘇聯(lián)的傳奇教練Verkhoshansky發(fā)現(xiàn)并使用,多年來早在實踐中被無數(shù)運動員證實過了有效性。
但在增強式訓練出現(xiàn)的早期,運動科學家們對其作用的機制還存在爭議。一些科學家們認為增強式訓練對跳躍運動表現(xiàn)的增益源自神經(jīng)控制能力的提高與運動單元募集能力的強化。但隨著運動科學研究方法的進步,從20世紀末開始,運動科學家們逐漸認識到肌腱在跳躍運動表現(xiàn)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用一系列在活體上做的實驗揭露了肌腱的重要功能。
2007年,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運動生理學家們對比了傳統(tǒng)力量訓練與增強式訓練對踝關節(jié)靜態(tài)起跳、(squat-jump,SJ)預擺跳、(counter-movement jump,CMJ)還有跳深(drop-jump,DJ)的運動表現(xiàn)、以及對肌腱剛度、踝關節(jié)伸肌激活程度等指標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經(jīng)過12周的訓練后,只進行增強式訓練一側下肢的SJ、CMJ、DJ的跳躍高度較訓練前均有顯著的提高,而只進行力量訓練的一側腿只有SJ的跳躍高度得到了顯著提高。但在兩種訓練效果出現(xiàn)明顯結果差異的同時,生理學家們發(fā)現(xiàn)兩側腿在進行相同跳躍測試時的踝關節(jié)伸肌的激活程度并沒有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
從這一實驗中科學家們還發(fā)現(xiàn),只進行力量訓練側腿的肌腱剛度出現(xiàn)了顯著性的提升,而只進行增強式訓練側腿肌腱出現(xiàn)顯著提升的則是彈性勢能儲存能力與肌腱最大伸長長度。因此在最后討論中,科學家們認為增強式訓練對跳躍運動表現(xiàn)的提高得益于肌肉-肌腱復合體機械性能的改變,而不是肌肉募集能力的提高。
02
人體內(nèi)的彈簧
Law
提到肌腱的機械性能,就不得不提到肌腱的剛度(tendon stiffness)。早在上個世紀科學家們就通過在尸體上的實驗檢驗出了肌腱的最大適應性張力等基本機械性能。但受限于技術等原因,活體上關于肌腱的實驗還寥寥可數(shù)。直到1999年來自東京大學的日本運動生理學家Kubo等人在活體上完成了量化肌腱機械剛度的實驗。該實驗除了量化肌腱剛度外,還比較了不同機械剛度的被試垂直彈跳的運動表現(xiàn)。
在該實驗中,科學家們根據(jù)肌腱剛度,將肌腱剛度<143.8N/mm的被試劃成了“彈性組”(compliance),把肌腱剛度>143.8N/mm的劃成了“堅硬組”(stiff)。并對比兩組被試垂直彈跳測試的表現(xiàn)。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其他條件沒有顯著性差異(體重、身高平均值相近),靜態(tài)起跳過程中產(chǎn)生的力峰值相近的情況下(表明兩組人的肌肉力量與質(zhì)量相近),“彈性組”的“預擺增益”(Prestretch augmentation)相比“堅硬組”的“預擺增益”擁有顯著的不同。
“預擺增益”是描述預擺跳(counter-movement jump,CMJ)與靜態(tài)起跳(squat-ump,SJ)關系的人為發(fā)明的函數(shù)關系值,主要是為了體現(xiàn)預擺動作對垂直彈跳高度的增益效果。其計算公式如下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出,CMJ與SJ的差值越大,“預擺增益”的數(shù)值就會越大,這也意味著“預擺增益”對彈跳提升的效果越顯著。
在這項實驗中,“彈性組”肌腱的剛度顯著小于“堅硬組”,這很有可能意味著被試肌腱的“彈性”越好,其在牽張反射(Stretch-Shortening Cycle,SSC)過程中能儲存并利用的彈性勢能就越多,從而更能提升其跳躍或其他運動行為的表現(xiàn)。另外如果從彈性勢能的角度去考慮的話,我們也可以得到數(shù)學公式上的驗證。
以肌腱為研究對象已知:F=K*SE=?KS2
F是肌腱受到的力,單位為N;K是彈性系數(shù),單位為N/mm;S是形變量,單位為mm;E是彈性勢能,單位為J
兩者結合后,可得 E=?*F2/K,由此可見在肌腱受到的力一定時,彈性勢能與彈性系數(shù)成反比。彈性系數(shù)越小(彈性好),能儲存的彈性勢能就越多;彈性系數(shù)越大(彈性差),能儲存的彈性勢能就越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項實驗中科學家發(fā)現(xiàn),在活體中測量到的肌腱剛度要比之前在尸體中測量到的小,Kubo等人推測這可能跟肌腱的腱膜(aponeurosis)有關。肌腱的腱膜在之前的研究中就被發(fā)現(xiàn)其擁有非常強的“彈性”(compliance),在活體中肌腱與腱膜作為一個整體協(xié)同作用,大大提升了肌肉-肌腱復合體利用彈性勢能做功的效率。
03
萬法歸一
Law
隨著解剖學的深入發(fā)展,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肌腱、腱膜,肌內(nèi)膜、肌間膜、肌外膜,還有許許多多人體內(nèi)的其它結締組織,都擁有著相似的細胞結構與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們在人體內(nèi)的存在是連續(xù)的。我們把這一貫穿全身、功能相似、連續(xù)的結締組織結構,統(tǒng)稱為“筋膜”。足底的腱膜不僅僅是止于足底的結構,它還向上延伸,通過小腿、腘繩肌肌筋膜等結構,直至顱頂腱膜。這正是筋膜解剖里的“后表線”。
新鮮尸體的“后表線”
盡管目前世界上的一些解剖學家與醫(yī)學家對于筋膜的定義還有一定的爭議,但至少肌腱、腱膜這類結締組織被囊括在“筋膜”的整體概念中,是完全合乎解剖學依據(jù)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再來看看“增強式訓練”,且不說“Plyometric”這個英文詞本身在被創(chuàng)造描述這類訓練時就有其模糊性,在這類訓練被實踐的年代,對于肌腱、筋膜等結締組織的研究也并沒有十分完備,真想在那個時候對這類“彈性”訓練做出精確描述,恐怕還不具備客觀條件。但隨著運動科學、人體解剖學的發(fā)展,肌腱與“增強式訓練”、“增強式訓練”與筋膜的關系逐漸明晰起來,單從使用“增強式訓練”訓練彈性能力這一行為上看,我們把之稱之為“筋膜訓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確實已經(jīng)有證據(jù)顯示“增強式訓練”對運動表現(xiàn)的提高與肌腱的機械特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肌腱和腱膜又都是“筋膜”結構中無可非議的一部分,從訓練改造的對象來說,針對“肌腱”、或身體內(nèi)其它筋膜結構進行改造的訓練,都可以稱之為“筋膜訓練”。
謝翀對張偉麗進行的訓練,絕不只是把別的訓練方式安上了“筋膜”的噱頭,因為從改造的對象來看,這確實就是“筋膜訓練”。
04
筋膜訓練與傳統(tǒng)武術
Law
在傳統(tǒng)武術中一直都有“外練筋骨皮”的說法,“筋膜”一說在國外看來是新發(fā)現(xiàn),但在中醫(yī)與傳統(tǒng)武術的修習者眼里,“筋”早就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了。盡管目前大部分關于肌腱彈性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肢,但肌腱的功能與生理特性是相似的,并且在全身的筋膜結構上連續(xù),上肢的筋膜、肌腱等彈性結構,理應也有著非常強的儲存能量、釋放能量的潛力。
在太極拳中,也有著“力出于骨,勁蓄于筋”的說法,我們還常??梢栽谝恍┨珮O拳的推手視頻中看到太極拳練習者把用勁的對手瞬間“彈飛”的場面。排除表演的騙子不說,為何太極拳的演練者們偏偏喜歡用這同一個套路去展示功力?因為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傳統(tǒng)武術練習“內(nèi)功”——換成體育訓練中的說法就是“提升身體素質(zhì)”的訓練方法,而其訓練的對象除了發(fā)力技術外,還有可能就是在訓練“筋膜”系統(tǒng)的彈性能力。對練也并不是在模擬實戰(zhàn),背后更可能的思路應該是把活人當作了“活人杠鈴”或是“活人阻力”;如果說負重杠鈴連續(xù)縱跳只是訓練在固定重量下垂直地面方向的“筋膜彈性抗阻能力”,那“活人阻力”就是個大小方向都更加多變的變化的阻力,而推手、發(fā)勁訓練練的就是“隨機重量下多方向的筋膜彈性抗阻能力”,兩者可能并沒有本質(zhì)的差別。這當然也更符合實戰(zhàn)的情景,畢竟沙袋不會還手。
如果這一解釋是正確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把推手訓練拆解成水平方向的“增強式”或者說“筋膜”訓練。想象把健身房的坐姿推舉器械的座椅換成腿推板,人站在原來推板的位置,然后讓腿推板滑向練習者,練習者雙手碰到腿推板后要盡可能快速地將腿推板用勁“發(fā)出”,就像“增強式”訓練強調(diào)的盡可能短的“觸地時間(ground contact time)”一樣,這一練習中的雙手的觸板時間也應該盡可能地短,從而達到訓練肌腱(筋膜)快速釋放彈性勢能的目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推手比賽可能更像是力量舉、舉重那樣的比較“身體素質(zhì)”高低的競賽,而不是實際的“實戰(zhàn)”、“擂臺格斗”比賽。因為推手比賽中實在缺乏擂臺中空間、擊打、躲閃、防御等元素,保留的更多的反而是對技術、對參與者整體的肌肉筋膜系統(tǒng)協(xié)同作用能力的比較。但無論如何,這些訓練方法、訓練原則背后的道理,與筋膜訓練的原則真的有許多令人驚訝的相似之處,對于傳統(tǒng)武術而言,這也是我們應該進一步去探索與發(fā)揚的地方。
參考資料
1.https://www.secret-of-athleticism.com/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yometrics
3.《筋膜健身》,Robert Schleip,Johanna Bayer,2017年版
4.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Fourth Edition
5.Y. Kawakami, T. Muraoka, S. Ito, H. Kanehisa and T. Fukunaga. In vivo muscle fibre behaviour during counter-movement exercise in humans reveals a significant role for tendon elasticity.
6.KEITARO KUBO1 , MASANORI MORIMOTO2 , TERUAKI KOMURO2 , HIDEAKI YATA3 , NAOYA TSUNODA2, HIROAKI KANEHISA1 , and TETSUO FUKUNAGA4. Effects of Plyometric and Weight Training on Muscle–Tendon Complex and Jump Performance
7.KEITARO KUBO, YASUO KAWAKAMI, AND TETSUO FUKUNAGA. Inflfluence of elastic properties of tendon structures on jump performance in humans
8.Keitaro Kubo, Tomonobu Ishigaki & Toshihiro Ikebukuro. Effects of plyometric and isometric training on muscle and tendon stiffness in vivo
news room
06.27
06.27
05.30
06.27
04.25
02.28
03.14
05.09
03.07
03.07
03.07
03.07
02.21
01.16
02.14
01.22
01.22
01.22
01.10
08.26
07.07
08.26
08.26
07.16
02.21
07.26
08.08
08.08
08.23
07.02
08.02
07.12
07.12
07.12
07.05
05.10
04.19
04.19
04.12
04.08
04.02
03.22
03.22
02.22
03.15
02.23
03.22
03.08
02.22
02.04
02.01
01.05
01.12
01.05
01.05
12.29
12.08
12.08
12.08
11.30
11.30
11.17
10.31
10.31
10.19
10.17
10.12
10.08
09.27
09.01
09.01
09.01
08.18
08.18
08.18
08.11
07.21
07.21
07.21
07.13
07.07
06.30
06.20
06.16
06.09
06.09
05.25
05.19
05.26
05.19
05.12
04.26
04.28
04.26
04.14
04.06
03.31
03.31
03.24